江苏自考网 > 江苏自考资料 > 江苏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27038红楼梦研究知识点汇总(三)

江苏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27038红楼梦研究知识点汇总(三)

来源:江苏自考网 2020年09月15日

第六部分 《红楼梦》人物论

 1、《红楼梦》人物系统

江苏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27038红楼梦研究知识点汇总(三)

知识点一 人物序列的特点

《红楼梦》共写了四百四十八个人物,把握《红楼梦》这张庞大而又复杂的人物关系网。

(一)逆向而动的两股人流

是甘当“猢狲”,还是直立为“人”,是红楼人物作出历史抉择时表现出来重要特征。《红楼梦》的人生舞台上,交织着逆向而动的两股人流:一股趋向于人性,千方百计地要挣脱奴性的桎梏。另一股,趋向于奴性,自己   为奴还强迫着他人为奴。从这个角度着眼,我们可以看出红楼人物序列的几个特点:

1.两头小,中间大

像贾宝玉、林黛玉、晴雯这些热烈向往人生自由、追求个性心灵解放的人物是少数;像贾母、贾政、薛宝钗、   花袭人这些甘当“猢狲”,奴性十足的人物,也是少数;更多的是介乎两者之间,个性和奴性都不太自觉的“人     猿”和“猿人”。

2.阶级界线模糊

维系《红楼梦》里众多人物的,主要是思想意识上的去就,离合关系,即:压抑“人欲”与褒扬“人欲”,   维护“天理”与反对“天理”之间的矛盾关系。

3.相互制约,均为“逆水行舟”

在这个逆向而动的人物序列中,每个人都同时受到人性和奴性的牵引;而且,越是趋向于一“极”,就越是   受到另一“极”的制约,这就使人物的性格进程变得十分迂回曲折,复杂艰难。

(二)由“震中”向外扩散的悲剧人物圈

红楼人物不同质量的“人生价值”的毁灭,是构成人物系统的又一重要依据。在《红楼梦》中,作者打破了   传统小说人物善恶两分,忠奸分明的“格套”,从而形成一种更为丰富复杂,也贴近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传统   悲剧以好人、坏人划分阵线,坏人毁灭了好人的模式也由此而被打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将“人生有价值的   东西”毁灭了给人看。《红楼梦》的悲剧人物系统是由层层扩散的悲剧人物圈构成的,每一个悲剧人物,都依据    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质量,处于特定的位置上,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动和毁灭,因而显出不同的悲剧意义。

(三)历史螺旋上的葬礼和更生。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在“好”与“了”的蜕变与升华中考察人物的相互关系。事物总是   波浪式前进,螺旋形上升的。作为封建末世的一部形象的历史,《红楼梦》没有因袭“历史循环论的旧套,它给    我们展示历史轨迹,不是一个封闭式的圆圈,而是一条开放式的螺旋线。

“好”便是“了”,这里的“好”字,指的是“功名”、“金银”、“娇妻”和“儿孙”,即封建阶级及其仆从们拼命追求的妻、财、子、禄。然而,这又是一种“好景不长”、“好梦难成”“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好”,其结果只能是走向绝路,“荒冢一堆草没了”、“及到多时眼闭了”,"君死又随人去了”,“孝顺儿孙谁见了”。这里的“了”,指的是封建“百足之虫”必然死灭的命运,一种劫数难逃、家亡人散的悲惨结局。

“了便是好”这里的“了”字,应读作“了结”和“了却”。所谓“了结”,即对前面所说的那种虚幻的、罪恶的、自欺欺人的“好”有所认识,进而大彻大悟,不再为它鲜花着锦、富丽堂皇的华裳所迷惑,了如指掌地看到它的种种病态和丑态。所谓“了却”,即割断同虚幻之“好”的联系

(四)从总体上把握《红楼梦》的人物系统,应当抓住一个中心环节,那便是:“情不情”向“情情”的运动和   转化。

所谓的“情不情”是指贾宝玉不但用情于对自己有情的人,而且还用情于对自己无情的人和无知者。所谓  “情情”是指林黛玉用情专一,只对那些有情于自己的表示眷恋和关怀。

知识点二 贾宝玉的“做人” 

贾宝玉从反叛的第一天起,就时时面对着招安的“黄旗”改邪归正吧,宝玉!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你留心仕途经济,就依然是贾府的孝子贤孙!伴随着呼唤,有溺爱、规劝、哀求、眼泪,也有企图“矫枉过正”的板子。   宝玉先天不足——纨绔习气,视野狭小,思想空虚,每前进一步,总要受到奴性的内外夹击,使他苦闷、迷惘、   彷徨,一步一回头,见了姐姐忘了妹妹,同薛蟠鬼混,当贾芸的干老子,见了贾政就丧魂落魄,踢袭人、骂晴雯、逐茜雪。在金钏被打时“一溜烟跑了”,人性觉醒何等不易。幸好生活又在“夹缝”中为他提供了另外一些课堂,在“两小无猜”的外衣下发展同林黛玉的生死之恋,在相对清净的“女儿世界”中接受真善美的滋养,在目睹金     钏、尤三姐、晴雯这些人的死亡之后变得深沉而又激愤。宝玉的直立为“人”的过程,是自觉而又不自觉。人性的“量”在增加,奴性的“量”在减少,出现了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但还没有脱胎为民主主义的新人,他是夹着“尾巴”做“人”的。

那一社会是容不得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存在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加以摧残和毁灭;众多的人物,面临着各种各   样的程度不同的苦难和折磨,分别在不同的生活领域感受到那一时代“天崩地裂的震荡力。加倍的受到摧残的是   那些具有较高”人性价值“的人物,宝、黛、晴雯等,因为他们的思想言行,总是有意无意地同那一时代的伦理道德,典章制度相抵触。越是具有“人生价值”就越是靠向“震中”,受到的毁灭越大,悲剧的意味也越浓;反之,越是缺乏“人生价值”,就越远离“震中”,受到的毁灭越小,悲剧的意味也越淡。

知识点三 《红楼梦》的不稳定的人物关系

最初,贾宝玉等人天真地用情于“不情者”,贾政等人出于虚伪的道德和斗争的策略,也能够用情于“不情者”,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平稳,后来随着矛盾的激化,斗争的深入,这种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就被打破了。贾宝玉等人开始向情情的方向转化,善善、恶恶、扬美、抑丑,情绪变得异常昂扬而激愤。贾政也开始向另一种“情   情”的方向转化。这实质是调集封建势力,组成临时“统一战线”以扑灭“不情者”的斗争火焰。

2、宝玉论

知识点一 宝玉论

(一)今古未有之一人

脂砚斋评宝玉为“今古未有之一人”,指出了贾宝玉形象的新颖性:

1、在贾宝玉丰富的个性因素中积淀着人类的某些普遍的人性特征,是人类追求纯洁的爱及自由、平等精神的艺术表现。

2、从宝玉性格的内部结构来看,他那些惊世骇俗的个性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同其他许多极普遍、极常见的个性因素纠缠在一起的。

3、贾宝玉作为“今古未有之一人”,其性格特征表现为既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诸多精神要素,又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力和创造性为中国文化人格提供了全新的内容。

(二)“童心”的灵光

从“顽石”成为“宝玉”,曹雪芹是用中国神话中最伟大的女性之手“锻炼”而“通灵”的。

1、首先,宝玉是以对女性的“清静洁白”的美好世界的维护表现出他的“童心”的。贾宝玉把“人”分成两类,归返“自然”的一类和失却“自然”的一类;所谓“女儿”和“男人”,只不过是他独家发明的分别贴在两类人身上的标签罢了。他高举着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思想旗帜,说到底是对”人“之”魂“的召唤。

2、宝玉的“童心”还表现在他与世俗社会扼杀人性中最美好感情的各种礼法秩序的接触与对抗。

3、宝玉的“童心”,表现在他对于被社会所污染、摧残与毁灭的美好事物的挽救与挚爱上。

(三)弱的天才

1、宝玉性格“弱的天才”特征首先同宝玉情感的深沉性相关。在贾宝玉的感情天地里,很少有庸俗肤浅、   无病呻吟的东西;他抒发的,往往是悲剧人生的至情至感,一种深而广的忧愤。

2、宝玉“弱的天才”性格,还蕴藏在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中。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心情魔态几千般”,其情感世界,交织着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经纬。

3、宝玉“弱的天才”性格特征,还体现与其内在的情感的“焦点”——“痴”上。在曹雪芹笔下,贾宝玉   是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各种思想、情欲、能力、美德、恶习的统一体,一个活生生的人。

知识点二 各种“贾宝玉”之间的关系的几种形式

(一)叠印

这是指大同小异的“贾宝玉”之间的相互“接力”、层层递进,不断强化。如,似傻如狂地扰乱封建秩序, 怒气冲冲地痛斥“国贼”“禄蠹”,热情洋溢地张扬自由、平等,大胆执着地追求纯真爱情,等等这种种形态的。贾宝玉。,都闪烁着朴素民主主义的思想光彩,它们前呼后拥,携手并肩,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以极大的鲜明    性和蓬蓬勃勃的生气活跃在宝玉的性格世界之中,保持着优势的审美地位。

(二)交切

一些差异颇大的“贾宝玉”在相互摩擦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切点”,这样就加强了宝玉性格世界内部的凝聚力。譬如“绝圣弃智”,“否定一切的”宝玉与追求“天然”、反对虚伪的宝玉,都在《庄子》中找到了自己归宿。前者的虚无和后者的保真相互补充,交切到对封建德和现存秩序的强烈反感之上。

(三)逆反

这是出于对立状态中的“贾宝玉”,如何相反相成,在深刻的心灵撞击中保持了自己的整一性;使读者从南辕北辙的性格踪迹中,寻觅到主人公的人生坐标心灵天平的实际支撑点。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自考有疑惑或想进学习群,联系江苏自考网客服

编辑:zqq  HIT:0
相关江苏自考新闻:
2022 © 江苏自考网 关于我们
江苏自考生们共同参与管理的公益网站,非江苏自考办官网。